close

  幫農民致富育誠信意識
  海南五百多信貸“小鵝”田園放歌(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)
  本報海口6月2日電(記者陳偉光、馬躍峰)五月的五指山,溽熱難耐。過小橋,盤山路,到毛陽鎮初保村。山上,茅草屋層層疊疊;山下,新樓房整整齊齊。“從前流大汗、戰蚊鼠,如今吹空調、喝涼茶,全靠政府蓋房、農信社貸款。”村民感嘆。
  3年前,五指山市改造茅草屋,蓋一套83平方米新居,村民只需掏2.5萬元。知道山裡人缺錢,農信社的小額信貸技術員邱曉鑫不請自來,阿嫂們卻遲疑不決。
  邱曉鑫不急於辯解,輓起褲管,走進稻田,一邊幫阿嫂們除草,一邊嘮嗑:“農信社是農民的銀行。首次2萬元以下貸款,只要3至5戶聯保、無需任何抵押,5天培訓,即可獲貸。”
  “永遠忘不了那一天——2011年5月20日。拿到1萬元貸款,我抱著孩子哭了。”村民陳瓊梅說,她是單身母親,度日艱難。貸錢給她,風險不小。
  海南實現全面小康,重點和難點在農村。廣大農民急需面廣量小的金融支持。但是,銀行“談小色變”,農信社偏不怕,憑啥?一是省委省政府態度鮮明,大力支持;二是農信社自身轉變經營理念。海南省農信聯社理事長吳偉雄提出,“幫借錢的人先賺到錢。”小額信貸技術員送技術、送信息、找市場,不到2年,初保村30多個貸款戶還清貸款。農民二次申貸,戶均年收入從幾千元增至4萬元。
  誠信是可以培育的。海南農信聯社在小額信貸中設立誠信獎勵金,按時還息者,結清本金時給予誠信獎勵金,還能享受政府貼息。若發生還息拖欠甚至跨月,就減少甚至不發誠信獎勵金。
  欲要農民誠信,先要自己誠信。小額信貸技術員下鄉,謹守“三條鐵律”:不喝農民一口水,不抽農民一支煙,不拿農民一分錢。“放貸時清正廉潔,收貸時理直氣壯。”海南省農信聯社副主任、原小額信貸總部主任陳奎明說。
  2007年,時任海南省省長羅保銘,與孟加拉國的尤努斯“拉鉤約定”,引入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。實踐中不斷創新,“格萊珉模式”演變為“海南模式”,其突出特征是鍛造了一支500多人的小額信貸技術員隊伍。他們進農家屋,說農家話,乾農家活,交農家友,被鄉下阿嫂親切地稱為“小鵝”。
  6年間,“小鵝”們為農民發放小額信貸63萬多筆、近130億元,惠及農戶51.8萬戶,時點不良貸款率僅2%。幫助農民致富的同時,“小鵝”們在鍛煉中成長,128人掛職村“兩委”幹部,16人掛職副鄉鎮長。不經意間,農信社正成為海南培養農村優秀基層幹部的搖籃。
  “讓父親不嘆息,讓母親不流淚,讓鄉村的童年擁有無憂笑臉……”
  6年前,剛出校園的鄭詩程,第一次聽到《小額信貸之歌》,深受感染,加入海南農信聯社“小鵝”行列,成為一名信貸員。而今,他不再是滿臉青澀的毛頭小伙,見了農民,未語先笑,話匣子打開就沒個完,逗得阿婆、阿嫂樂彎了腰。
  海南農信聯社現有541名“小鵝”,和鄭詩程一樣,他們騎著自行車,自帶水壺、乾糧,走村串戶,幫農民致富,育農民誠信,在田野中淬煉美麗的青春夢。
  信念:幫借款人先賺到錢
  “每一個農民都有融資權,都應該脫貧致富。”
  ——“小鵝”感言
  鄭詩程當“小鵝”,遇到不少棘手事。去年,瓊海市嘉積鎮推薦一名幫扶對象,吸過毒,打過架,數次“進出”派出所。經過教育,此人改邪歸正,養了五六隻羊,急缺錢買羊羔。
  可是,農信社有規定,小額信貸必須符合“四有、四無”:有本地戶籍,有固定住所,有合法生產或者經營項目,有勞動能力;在金融機構無不良信用記錄,無吸毒、無賭博等不良嗜好,無違法犯罪記錄等。
  “放貸,風險極大,可能影響業績,甚至下崗;不放貸,農民缺錢,一家難脫貧。”鄭詩程左右為難。
  “我當過壞人,真的想做一回好人。”對方懇求說,妻子懷孕,為了養家糊口,他想多養幾隻羊,可是沒人願意借錢給他。
  “讓人人享有平等的融資權。”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的呼籲,是海南農信聯社“小鵝”的理念。經過3次談心,鄭詩程發現,此人有項目,想幹事,決定放款1.5萬元。
  錢會不會打水漂?鄭詩程心裡打鼓。沒承想,剛過半年,這人賣了羊,提前還款。
  “農信社貸款給我,不單救了急,還肯定了我的人格。砸鍋賣鐵,都不能拖欠。”賣羊人的話,迴響在鄭詩程耳邊。
  幫借錢的人先賺到錢,是海南農信聯社的經營新理念,也是“小鵝”們的工作信念。
  澄邁縣農信社永發分支經理唐華理,年紀不大,善於總結,她的“幫扶三招”廣為流傳:供信息,搜集各類致富信息,印成傳單;傳技術,請農信社技術專家,開設講座;找市場,幫助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。
  2012年,一場豬瘟突如其來。瑞溪鎮的養豬專業戶曾令武缺錢買藥,急得團團轉。唐華理聽說後,送來“及時雨”:放貸2萬元,幫他申請政府貼息,4818元利息全免。
  渡過難關,曾令武又面臨新難題:養豬規模大了,污染咋處理?唐華理建議,改為立體生態養殖:豬糞乾濕分離,乾的晾曬,用作農作物底肥;濕的流入化糞池,凈化、沉澱,施進魚塘,用來養魚。曾令武聽從建議,還清貸款,再貸2萬元,養殖塘角魚,擴大養豬場。現在,已有2口魚塘,養魚7000多條,養豬35頭,年收入七八萬元。
  “小唐一直關心魚塘、豬場,每逢刮颱風、下大雨,我總是第一個接到她的電話,特別感動!”曾令武說。
  責任:把誠信植入農民心底
  “一套誠信獎勵機制,讓以前的‘老賴’改變了態度,主動還息。”
  ——“小鵝”感言
  海南省農信聯社是全國最後一家改革的省聯社。2007年改製前,不良貸款餘額46.8億元,不良貸款率88.3%。農民誠信意識不強,拖欠利息、不還款等現象,時有發生。
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一戶農民,借款1萬元,一直不還。小額信貸技術員幾次上門催款,對方拿著棍子,氣勢洶洶:“誰再上門,別怪我不客氣!”嚇得“小鵝”不敢靠近。
  時任海南省農信聯社小額信貸總部主任陳奎明,決定會一會此人。他帶上兩名“小鵝”,來到欠款人家門口。
  “老鄉,你好啊,我是信用社的。”陳奎明笑著說。
  “怎麼著?”對方袒胸赤膊,冷眼橫眉。
  陳奎明一看陣勢,便不搭腔,身一側,進了屋。他事先瞭解到,欠款人有位老父親,癱瘓在床。
  “大爺您好,農信社領導聽說您病了,派我來看望。”
  陳奎明蹲在床前,大聲說著,拿出200元錢。大爺激動得一時說不出話。
  “您很幸福,兒子多孝順,站在門口守著您!”陳奎明補了一句,“以後有困難,就找農信社。”
  陳奎明走時,欠款人神色大變,低聲央告,千萬別讓父親知道欠了錢。
  “你這麼孝順的兒子,怎麼會欠錢?”陳奎明說完就走。
  過了一周,惡漢竟把欠款全部還上。
  “農民不是不講誠信,缺的是誠信習慣的培養。”陳奎明介紹,農信社因此創設誠信獎勵金機制,誰講信用,誰的利息低。例如,一個農民貸款1萬元,視誠信度不同會出現4種情況:一是,每月20日前還上120元利息,月獎39元,實際利息81元;二是,利息逾期但月底前還上,本月沒有獎勵,其他月份按時還息,月獎21元,即實際利息99元;三是,貸款本金到期,暫時沒錢還本金,只要每月按時還息,貸款結清時每月可獎21元,即每月實際利息99元。如果利息拖欠跨月,每月獎勵零元,即每月實際利息120元;四是,資金回籠後,如把錢存到農信社,存款等於貸款金額的部分,每月獎勵50元,實際利息70元。另外,在農信社賬上來往的錢越多,可以申請的貸款額度越高。
  誠信與利益相聯,就在大地扎下了根。農民講信用,農信社的業務像長了翅膀。2007年至今,存款從96億元增至930億元,貸款從53億元增至570億元,不良貸款率從88.3%降至3.4%。其中,改革後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僅0.6%。
  廉潔:“三不”鐵律與“八大”機制
  “放貸時清正廉潔,收貸時理直氣壯。”
  ——“小鵝”感言
  海口三江鎮大黎村的張世榮要蓋新房,預支了工資,借遍了親戚,左湊右兌,還差4萬元。情急之下,他甚至想到高利貸。
  今年4月25日,“小鵝”許志芳、孫亞妮恰到大黎村辦貸款。張世榮聽說,忙見兩位姑娘,央告貸款買建材。許志芳看了材料,訪過鄰居,答應5天放款,但經過測算,只能貸3.4萬元。
  臨走,張世榮拿出300元:“通融通融,貸4萬。”
  “不抽農民一根煙,不喝農民一口水,不拿農民一分錢。這是農信社的鐵律。”許志芳語速不快,說出來的話像秤砣。
  張世榮臉一紅,手縮回去,端出一盤西瓜。兩位姑娘仍舊謝絕。
  “不給面子!”張世榮面子掛不住,怒氣衝衝。
  許志芳、孫亞妮沒解釋,兩天后,再次登門,收材料、簽字、按手印,不過10分鐘,辦完所有手續。張世榮拿到3.4萬元,豎起了大拇指。
  “第一次不拿他好處,對方可能覺得沒面子。第二次、第三次,你仍堅持,就會贏得尊重。”許志芳說。如今,海南的農民有個共識:借信用社的錢,不能不還!
  許志芳說,過去,信貸員有兩大毛病:一是服務不到位,農民跑鄉鎮貸款,往返多次,還要找熟人、送好處,等貸到款,已誤了農時;二是違規貸款。有名信貸員,借600個身份證貸款,賬記到農民頭上,款自己花完。
 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?海南農信聯社建立“八大機制”,實現陽光信貸。比如,師傅帶徒弟,徒弟能否出師,師傅一票否決,徒弟有了問題,師傅終身負責;責任信貸員、直接審核人、間接審核人、第三人“魚咬尾”監督,按比例承擔風險,共享收益;增設“廉政工資”,基本工資以外的部分,當月只發兩成,其餘八成,如果5年內發生案件,責任人、相關負責人、責任人所在網點職工就全部扣罰;鼓勵內部舉報,查實後獎勵舉報人5000元—50萬元;公開承諾陽光信貸,但凡有“吃拿卡要”,一經查實,獎勵舉報人10倍金額,最低1萬元,堅決處理當事人。
  “小鵝”嚴格自律,令農村金融信用環境煥然一新。在許志芳負責的區域,7000戶貸款,只有7戶拖欠。
  境界:要為成功想辦法,不為失敗找說法
  “壓力、委屈、窘迫、勞累,還有不算高的平均收入,這份工確實苦。但看到農民的笑臉,一切都值了。”
  ——“小鵝”感言
  在屯昌縣楓木鎮,我們走進農信社一個營業點。這是一棟老式二層樓,一層對外營業,二層4間房,分作廚房、辦公室、男女宿舍。午飯剛過,竈台旁,一口炒鍋、幾副碗筷還未來得及洗。再看宿舍,沒有電視、空調,只有幾張上下鋪床,床上墊張草席。
  樓梯下,一間黑咕隆咚的三角小房,是“小鵝”洗澡的地方。
  “我在這兒生活了4年。”“小鵝”梁其聰說,最初,吃水要從井里打,再提到二樓;澡房的門關不了,洗澡時,還要騰出一隻手頂著。
  “生活的艱苦,不算什麼。最難過的是,上門貸款,經常吃閉門羹,或被當成騙子。”這讓梁其聰既委屈,又迷茫,每次下鄉回來,都沮喪地大哭一場。有幾次,被批評工作不力,她甚至一甩手說:“不幹了!”
  “要為成功想辦法,不為失敗找說法。”梁其聰想起海南省農信聯社理事長吳偉雄的話,改變工作策略,不再乾巴巴地宣講,而是幫農戶收稻穀、砍甘蔗;村民買了假化肥、假種子,她幫著討說法、索損賠;農民種苦瓜遇到難題,她請來農技員……漸漸的,鄉親們當她為自己人。
  經梁其聰辦理,楓木鎮九拉村村民林桂美先後從農信社貸了6次款,總額8.8萬元,種植的苦瓜地從2畝變成了5畝,翻蓋新房,還在縣城買了經濟適用房。更讓她高興的是,女兒吳清川大學畢業後,也成為一名“小鵝”。
  以心換心,心心相通。一次,梁其聰打電話,叫叔、嬸開個短會,不到半小時,村口聚集起60多個農民。有的沾了一腳泥,剛從田裡回來;有的睡眼矇矓,剛從床上爬起來……在村民的心中,梁其聰不單是信貸員,也是政府派來的幹部。
  事實上,已有128位“小鵝”掛職村“兩委”幹部,16人掛職副鄉鎮長。他們正在服務“三農”的壯闊舞臺上,演繹奮發有為的人生故事。  (原標題:海南500多名小額信貸員為農民發放130億元 16人掛職副鄉鎮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nvntutnr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